日期:2025-10-22
清晨六点,山东潍坊寿光市,“崔西一品特色特产店”的店主李璇打开“慧享”智慧经营终端系统。屏幕自动推送提示:“根据往届菜博会数据,建议今日重点推广蔬菜礼盒和本地水果番茄。”
几年前,李璇曾因凭经验押注高端酒品,积压百余箱货品,亏损超19万元。如今,在AI系统辅助下,她的店铺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店”。
在全国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小店正经历这样的数字化蜕变。它们以灵活的身段融入数字浪潮,在民生烟火的底色上,绘就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动画卷。
在电商冲击和消费习惯变化的双重压力下,传统街头小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散布于城市角落和乡村路旁的“经济细胞”,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市场活力。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600万家线下零售小店,其中绝大多数为个体经营。这些以个体户为主的商家,贡献了快速消费品行业40%的出货量,每天服务超过2亿消费者。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这些小店的生存状态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店主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引入数字工具。另一位店主李璇表示,“以前经营靠经验,现在还能靠AI帮手,生意都跟着好做了不少!”
仍有许多小店停留在数字化初级阶段,多数仅停留在扫码支付水平。由于缺乏技术支持,这些小店难以接入智能管理系统,陷入数字化转型困境。
地域分布不均衡是另一显著特征。优质商业资源和数字化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周边,县域和农村地区的覆盖率相对不足。
面对挑战,越来越多小店经营者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安徽安德利集团尝试“农业+零售”商业模式,开发采摘园、农家乐等消费业态,在吸引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销售特色农产品。
智能化运营管理成为小店提升效率的关键。在山东日照东港区,比特智能科技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40%,用工节省70%。公司智造总监马丽华介绍:“每条生产线都有自己的‘大脑’,实行数控管理”。
数字技术不仅应用于生产环节,更深入到供应链管理。浙江温岭三和超市的“村村达便利店”不仅销售商品,还提供快递收发、社区拼团等服务,并通过直播带货将本地杨梅销往全国。
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小店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在山东济南,经营“丽娟便利店”十余年的单丽娟将门店接入“盒马集市”,借助近场社区电商平台,这个传统“夫妻店”成功实现升级。
政府支持平台企业为夫妻小店开发“傻瓜式”数字化工具。如湖北黄商集团推出“黄商乐购”APP,集合微信社群管理和轻量级ERP系统等功能,帮助村镇店主一键接入线上商城。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一批小店店主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带领自己的小生意实现了华丽转身。
李璇的特产店引入“慧享”智慧经营终端系统后,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系统基于精密的“数据引擎”,整合订单数据与市场洞察,生成市场需求热力图,为商品结构优化提供建议。
“不只是产品选择有了方向,让利促销也能科学设置。”李璇表示,系统发现一到周末上午9点后,店里的包装零食与饮料酒品组合销量持续走高,便建议她据此制定促销策略,“这比简单满额打折管用多了”。
作为“世界箱包之都”,河北白沟的箱包产业带借助直播电商实现“逆势出海”。2023年,白沟箱包总产值增至419亿元,其中约300亿元通过线上销售实现。
当地箱包企业“天尚行”的销售人员张丽花介绍:“最新客户是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直播来的,两个月前还有印度客户一口气订了10个标箱的产品。”2023年该企业销售额达1.5亿元,以外贸订单为主。
单一店铺难以突破的进货难题,在平台赋能下得到解决。之前,单一店铺有30个以上进货渠道,进货价格比连锁业态高10%,滞销库存占比超50%。
接入数字化平台后,社区附近的消费者晚上10点前通过小程序下单,第二天下午4点后即可到店提货。线上平台琳琅满目的生鲜食品,撑起小店的“云菜市”,有效吸引客流量。
小店数字化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人才缺口是首要障碍。县域数字化人才不足,导致数字化转型“有心无力”。部分偏远地区的小店经营者由于年龄偏大,学习新技术存在一定困难。
数字基础设施分布不均是另一大挑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63.8%,低于城镇地区的85.3%,制约了县域商业的数字化发展。
资金压力同样不容忽视。数字化改造需要投入相应资金,对小本经营的小店构成压力。部分传统业态经营者对数字化转型持观望态度,担心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一些地区存在市场监管薄弱和联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和企业投资的信心。如何平衡数字化转型与原有经营模式之间的冲突,也是小店店主需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当前挑战,政府、平台企业和小店经营者需共同努力,推动传统小生意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县域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基础。中央财政2023年设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已完成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83个,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3941个。
智能化转型是未来方向。南昌市青山湖区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尝试新型电商发展思路,借力直播优势资源,推动流量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变线上流量为线下增量。
打造特色化经营是关键策略。安徽繁昌区的健康食品特色产业基地加快绿色转型步伐,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人才培养是持久动力。各地可联合高校开展培训,为县域商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白沟新城正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举办公益培训和直播电商大赛等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一家传统针纺企业依托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实现了质检自动化。无须人工,几台机器便能完成质检,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各个角落上演。数字化转型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街头小店同样能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