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6
外卖大战的终局,本质是即时零售生态的格局固化——巨头通过“补贴换流量、规模筑壁垒”的策略,逐步形成“一超多强”或“三足鼎立”的市场结构(如美团、京东、饿了么的“三足鼎立”格局),中小平台逐渐退出或被收购。
外卖大战的核心目标是抢占即时零售的入口(即时零售是电商的最后一块拼图,能搅动整体电商份额)。终局后,巨头将掌握大部分用户流量(如美团闪购、京东到家覆盖全国90%以上的县市),并通过规模化订单降低履约成本(如美团1P订单单均配送成本从2021年的7.38元降至2024年的4.68元)。中小零售商将面临流量垄断(平台抽佣率可能维持在18%-25%)和供应链挤压(巨头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中小商家难以与之竞争)的双重压力。
随着即时零售用户习惯的养成(2025年即时零售规模预计超1万亿元),消费者需求从“送得到”转向“送得好”。巨头将加大在商品品质(如京东外卖主打“1小时精准送达”的生鲜、医药品类)、配送时效(如美团“30分钟达”升级计划)和食品安全(如饿了么“透明厨房”联盟)上的投入。中小零售商若无法匹配这一升级,将被市场淘汰。
即时零售的终局竞争,本质是技术能力的竞争。巨头将通过AI调度(如美团“超脑”系统缩短配送时间)、大数据选品(如京东外卖通过用户数据优化SKU)和无人配送(如京东无人机配送试点)等技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中小零售商若缺乏技术投入,将无法应对巨头的“降维打击”。
即时零售的终局并非“一刀切”,而是区域差异化发展。县域等下沉市场(2023年县域即时零售规模达1500亿元,同比增长23.42%)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一线城市则更注重品质化服务(如沃尔玛“24小时配送”的客单价提升至78元)。中小零售商需根据所在区域的特点,调整策略。
面对外卖大战终局后的市场环境,中小零售商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转型”,通过差异化、数字化、本地化策略,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生存空间。以下是具体建议:
巨头的优势在于规模化,但难以覆盖所有细分需求。中小零售商应聚焦本地化、个性化的细分市场,如:
情绪价值消费:Z世代对“即时尝鲜”(如网红速食、精酿啤酒)、“深夜应急”(如泡面、火腿肠)的需求强烈,中小零售商可通过“小而美”的选品(如本地特色农产品、独家商品)满足这一需求;
银发经济:县域市场的银发族(58-65岁)对“即时购药”“现包饺子”等需求增长(2024年夜间医疗器械外卖量环比增长近60%),中小零售商可设置“老年专属区”(如标签字号放大、每周二老年折扣日);
高性价比刚需:针对“信心洼地”的一二线城市低收入千禧一代(26-41岁),中小零售商可推出“9.9元敢死队”(如鸡蛋、抽纸、矿泉水轮换引流),搭配高毛利预制菜(如酸菜鱼毛利50%+)。
即时零售的核心是“线上下单、即时送达”,中小零售商需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订单处理能力和用户体验:
私域流量运营:通过“企业微信社群”(如按小区建群,每天发“今日抄底清单”)、“抖音企业号”(如日更3条私域用户达500人/店)等方式,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降低获客成本;
智能选品与定价:通过AI工具(如美团“AI补货系统”)分析销售数据,优化SKU(如淘汰滞销品、增加爆款),并通过“分时定价”(如晚7点后半价菜自动变价)提升客单价;
线上线下融合(OMO):将线下门店作为“前置仓”(如美团闪电仓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扩大服务半径(如覆盖周边3公里),同时通过线下门店提供“即时自提”“现场加工”(如现包饺子)等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巨头的供应链优势在于规模化采购,但中小零售商可通过本地化合作降低成本:
联合采购:与同行组成“采购联盟”(如7家店联合压榨供应商,食用油、纸巾进货价砍8-12%),或与本地工厂合作开发“社区专供”商品(如定制酱菜、低价矿泉水);
直供包销:与本地农场合作(如包销10亩菜地,成本降8%),通过“田间到餐桌”的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商品新鲜度;
滞销品处理:与供应商签订“15天枪毙制”合同(如15天卖不动直接退货,超期自动打5折),降低库存积压风险。
即时零售的终局不是“卖货”,而是“服务”。中小零售商应将门店打造成“社区服务中心”,通过非购物服务增强用户粘性:
便民服务:提供“代收快递”“社区团购自提”(如长沙美宜佳实测:夜间订单占全天40%)、“免费打印”等服务,吸引非购物人群;
情感服务:通过“会员分层体系”(如TOP20%用户贡献60%业绩),为高净值用户提供“专属客服”“生日礼券”等服务,提升用户忠诚度;
文化服务:举办“社区活动”(如周末亲子手工、老年书法比赛),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打造“有温度”的品牌形象(如胖东来靠“无条件退换货”让客单价翻倍)。
外卖大战的终局,将推动即时零售市场进入“巨头主导、品质升级、技术驱动”的新阶段。中小零售商需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加速数字化转型、强化本地化供应链、打造社区服务站等策略,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生存空间。关键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差异化服务”和“高性价比”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从而在即时零售的浪潮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