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销量不如平时 专家称造节是非健康电商生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单天创下350亿元交易额的“双十一”刚刚满月,“双十二”购物节又接踵而至。尽管商家促销力度不减,但“透支消费”后的人们“元气大伤”,市场总体上回归平静。

“1212年终盛典,五折起人气宝贝全面补货!”“派送3亿元无使用限制红包!”“全场六折再包邮!”“双十二”的电商卖家依然亢奋,促销依然给力。但相对于“双十一”的疯狂购物热情,“双十二”的网购江湖相对安静了许多。

其实,包括淘宝、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在内的各大电商,对于“双十二”也下了不少工夫。但不管是销售额还是关注度,再造一次网购狂欢仍然有点难。一些媒体甚至评价:“一而再再而三的网购狂欢已成‘鸡肋’!”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虽然促销产品数量不少,但一些商家标得虚高,还是不够给力,包括先涨价后降价、质量瑕疵之类的‘后遗症’也让消费者选择‘三思而后行’。”

“我们不公布交易额,交易额不是1212的目标。”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高级经理张黎明说。阿里巴巴对消费热情的下降有所预见,阿里巴巴将此次“双十二”视为卖家发展的“试验田”。淘宝一方面给出了“史上流量最大、史上红包最多”的承诺,另一方面,把很多此前收费的网络营销工具免费开放给卖家,包括购物车定向营销、店铺红包、秒杀等工具。

商家“狂热”而买家“淡定”的真实原因,也许正如网络卖家虎贝尔旗舰店营销总监韦孝斌所言:“‘双十一’是通过让利走量。而‘双十二’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卖家去成交。所以,‘双十二’更多地是我们自己在玩。”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中国市场学会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研究员齐东等专家认为,制造网络购物节是一种非健康的电商生态,经过几年的洗礼,消费者会慢慢产生免疫,购买时会越来越理性,未来中国的电商消费应该通过订单平抑、差异产品和服务来留住客户。“中国电商企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化的优势,逐渐摆脱对人造节日的依赖。”姜奇平说。

商家“哭”了

昨日,双皇冠卖家谭小姐面对着20页的成交量记录,以及一万多的店铺浏览量,还有平均每隔五分钟一次的成交频度,却笑不出来,反而欲哭无泪,因为“11月11日到12月12日的月销量竟还不如平时”。

谭小姐的遭遇并非个例。昨日“双十二”,正是继双十一之后淘宝卖家最忙碌的一日,但很多卖家发现,销售量并不理想,更有卖家直言“用多日的生意冷淡换来一日繁华不划算”。

“网购狂欢节,其实卖家的日子并不像广告说的那么风光,比如我的店铺,12月11日成交才2000来单,创下罕见低点,都怨促销太频繁。”谭小姐吐槽道。(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