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玫:金融科技将引领时代前进

        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各类经济主体以规模经济为导向,使“二八定律”在传统金融领域得以盛行。金融服务集中聚焦在少数高净值客户身上,极力追求此部分客户创造的利润,中小微企业作为长尾群体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在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Macmillan爵士在经过调研走访大量小微企业后发现,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理论,即企业规模是对企业融资难易程度以及融资方式选择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们发现,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概念在神州大地上全面开花。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使支付清算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金融科技降低了信息生产成本、产品交易成本,使得传统金融因成本居高不下而难以覆盖到“长尾人群”的问题出现了一抹缓解的曙光。

新的“八二定律”将从此改写“二八定律”,因为我们发现,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新金融”打开了广阔的视界,在未来,需求和销量不高的“非主流”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我们相信,能够成就中国未来的绝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传统大企业,新金融关注的80%的小微企业是在未来真正能够站在风口浪尖的历史选择。

金融科技从2016年开始在国内风靡,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是热衷于给自己贴上金融科技的标签。张晓玫教授认为,对此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应该脱去概念的外衣,从本质来评价。

不管是金融科技,还是互联网金融,如何定义关键在于其能否遵循金融的本质属性,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服务,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助力实现普惠金融。

2016年3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关于金融科技的专题报告给金融科技的定义是:“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既可以包括前端产业也包含后台技术。”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也给金融科技下了定义,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挑战。对此,如何去评价金融科技,我们应该关注其是否能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达性、普惠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张晓玫教授最后提到,金融科技将引领时代前进。

第一,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要从竞争走向合作,追求双方交易价值最大化。双方通过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满足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共同分担长尾群体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

第二,未来微金融极有可能消除地域歧视和金融排斥,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和金融普惠的目标。

第三,未来微金融的发展方向将是去中介、去中心的直接融资模式。区块链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未来信息收集的去中心化,也使得微金融未来的话语权不再掌握在拥有最多信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或传统金融机构手中。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