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光鲜掩映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忧患
发放,历时6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法规条例在2号令之前仅有一个征求意见稿,而央行所做的实质工作,从外部看来,似乎只有发放准生证这一条。
监管能力滞后与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的矛盾,并不只有在第三方支付这一行业独有。在一个市场经济高度不发达、管制体系内,行业监管之重要性非常突出,监管滞后所带来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成本来弥补。 不过,央行当前可能的难处是,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外部,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内部,第三方支付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部门间的沟通理解障碍重重。 程善宝说,“支付清算协会的成立,以及央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表明国家将支付行业纳入正式监管的时代到来,然而从支付在草根中的兴起,直到央行颁发牌照,已经相差了近十年。” 在央行颁发牌照后,支付行业将更加广泛地与实体经济进行结合,并对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央行在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之后,也将陆续制定一系列细化的办法;而基于这些基础性管理办法,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也将针对支付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渗透情况,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 艾瑞咨询预计到2014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1万亿,第三方支付市场潜力巨大。 6月24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如《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已经进入尾声,即将发布。“9月1号之前肯定会出来。”该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