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淘宝村的沉寂 双11备货量较往年降了三分之一

班的准备。2017年,媒体的报道中,土地村某服装厂“双11”的销量仍然是平时的10倍以上,商家提前半年囤货,每天赶工到深夜。2018年“双11”到来前,当记者怀抱期待再次来到土地村时,却未见曾经的火爆场面。“今年生意难做呀”“最近都没有加班”“备货量少了三分之一”……这个淘宝村的生意,似乎并没有因“双11”变得更好。“双11”备货量较往年降了三分之一11月9日下午,丁师傅骑着电动三轮车,将自己刚刚熨好的一车牛仔裤拉到一家服装加工厂交货。“我们这行累得很,熨烫一条裤子只赚五毛钱。”丁师傅说,自己做服装熨烫加工已经10年了。当时,就是因为土地村做服装的多,自己才开始接货的。作为服装加工中的一个环节,这几天,他的熨烫坊内,货物并没有因为“双11”的到来而增多。“11月以来,熨了大约几千条裤子,最近还算旺季,再等一段时间就是淡季了。”丁师傅觉得,今年的生意不如往年。“从老板们出货量看起来,就是下降了一些。”在丁师傅看来,这几年,土地村的服装厂数量“没有变多,只有变少”,“现在生意难做,加上去年查环保,好多大厂都搬走了,现在留下的,大多是一些小厂。”他说。土地村兴隆街上,一栋自建房正门进去,师傅正在人造棉上画出衣服的版式。“这是‘双11’的货,现在已经开始打版了。”师傅说,“双11”的订单一般当天才能获知数量,但据他所知,今年的生意不太可观。他所在的服装代加工厂已开了四五年,销路既有电商也有线下市场。对于今年“双11”的生意,工厂刘老板并没有多大期待。“我们今年准备的货比以往少了三分之一。”谈及原因,他说,“我觉得可能和竞争越来越大有关。”现在的电商平台都流行预售模式,或许这也是销量下降的一个原因。当天下午,记者走访了近10家商户,只有一户明确表示开了淘宝店,其余只做线下生意,“生意不好做”却是大家统一的回答。随后,记者来到土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提供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记者的探访。该工作人员介绍,土地村现有服装加工厂及作坊近400家,较鼎盛时期减少了近一半。作为服装生意的主力军,几年来,这里的外来人口也减少了1万多人。“这里的服装作坊大多是‘三合一’(吃、住、工作)场所,不符合村子里的总体规划,有的不想整改,就走了。”无意被冠上大的名头,然而关注度并没有带来销量。许多人退出了电商领域,专心做起了线下。“这里靠近好几个批发市场,人家还是愿意做线下,靠量走噻!”商户减少,做电商的更少。这个“双11”,没了淘宝店的“淘宝村”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