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发布“打假年报” 表示劣质产品和非正品不算假货

  阿里巴巴发布了《2015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报》(以下简称《年报》,点击直接跳转完整版PDF),是阿里一年打假行动的总结与未来规划。这是阿里的第二份知识产权保护年报,第一份则是在2014年发表的,身为年报,也可以偶尔请个假停一年嘛。

  首次提出“假货”的明确概念,不过太明确了反而不太好看 

  罕见地,在《年报》的开头,阿里在“打假”时将假货做了明确而狭义的规范,犹如当头棒喝,可以让消费者在看完第一章后惊呼“打假与我何干?”这也是今天这份报告引来最多争议的部分。《年报》借鉴了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出的假冒概念,整理归纳了所谓假货:

  假货是指商品在制造时,逼真地模仿别人的产品外形,或未经授权,对已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进行复制和销售,借以冒充别人的产品。在当前市场上主要表现为冒用、伪造他人商标、标志,冒用他人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冒用优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和生产许可证标识的产品。

  死理性派的《年报》明确指出,有两类产品不属于年报,其一是劣质产品,特点在于来自正品厂家,但产品可能存在缺陷和问题的瑕疵产品,而其二则是”非正品“,《年报》是这样描述的:

  在一些场合中,网购商品被冠以“非正品”帽子。“非正品”和“正品”并非法律术语,国内法律法规中找不到对“非正品”和“正品”概念的法律界定。在一次监管部门的例行报告中,“非正品”首次被官方提及。这份报告将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非授权正规渠道产品、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产品、不符合《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产品、翻新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统称为“非正品”。很多情况下,“非正品”并非假货,更多的是权利人在商品分销体系上的一种管理措施。

  也就是说,将这两种产品伪装成正品销售,尽管会构成事实上的欺诈,但这并不在阿里打假的范畴之内。#特殊的甩锅技巧#

  会明确触发“打假”条例的,将只有仿制和冒用这一个情形,反应在商品上,以服装、奢饰品为重灾区,化妆品次之,生活周边等设备也将受到一点影响,电子和科技类鱼龙混杂的现状几乎没有改观,而“盗版”内容问题也成了整治重点。

  毕竟翻新iPhone并不是假货,那只是“非正品”而已,将水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