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如果需要,价格战还会打

  上周,国内电子商务两大巨头京东和阿里巴巴先后公布了最新财报。京东吸引人眼球的是一定程度上的“扭亏为盈”,刘强东表示,现金流充足,如果需要,价格战还会毫不犹豫地打下去——尤其是在商超快消品方面;而老对手阿里巴巴则正在发生身份的改变,从建立生态链到完成生态圈的布局,甚至已经开始被媒体称为中国经济晴雨表。

  8月10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16财年第二季度业绩。让人颇为意外的是,经历了618大促一片激烈厮杀过后,京东的净利润水平不降反升,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达到3.91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1570万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下净亏损1.321亿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5.104亿元大幅收窄。

  Non-GAAP下,京东本季度经营利润3.615亿元人民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并超出华尔街预期。去年同期经营亏损为2.467亿元人民币。

  一向给外界留有亏损印象的京东,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品市场出现疲软的大环境背景下,逆势向投资人交出一份靓丽业绩。

  以退为进

  京东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针对财报表示:“京东集团将来拥有大量现金,如果确有必要,比如说我们认为可以给我们的股东和用户创造长期价值,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在其中某个单一季度拿出现金,应对任何价格竞争。”

  关于京东的现金流,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京东自由现金流达到81亿人民币,现金储备同比上升72%,达到434人民币亿。另外,根据债券评级机构穆迪的预计,2016和2017年京东零售业务将产生人民币200~250亿元经营总现金流。

  刘强东对价格战的表态显示了他和京东一向“以退为进”的战略:我可以向投资人证明拥有盈利的能力,但并不一定会选择盈利。

  京东自成立以来,一路伴随亏损的质疑声。尤其是近两年在GAAP下连续账面亏损50亿元、94亿元,看上去十分夸张。但需要明确的是,京东现阶段的亏损与创立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语,彼时质疑的问题是京东商城的自营模式能否盈利,而近两年的亏损主要来自于对新业务的持续投入和战略上的调整,所谓的巨亏多为无形资产减值,并非经营上带来的真金白银的亏损。

  实现净利润超预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本季度内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本季度京东毛利额达到98亿人民币,毛利率连续6个季度实现增长;而京东商城Non-GAAP下经营利润率达到1.1%,上个季度为0.5%,去年同期为0.4%。

  会战商超

  继3C和家电之后,京东的下一个主战场会在哪里?答案是商超快消产品。

  京东管理层表示将投入人民币10亿元,用于核心构架和并购整合。对此,京东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在电话会议上表示:“这10亿元将主要投向1号店的促销活动,该投资计划将覆盖公司核心业务,因为它主要与快消品品类有关。”

  稳定充沛的现金流,势必将在未来的商超大战中为京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前不久刘强东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表示京东正考虑在3年之内结束商超之战,做到线上线下第一。此后不久,1号店联手京东战略发布,将在3个月内补贴10亿元与友商竞争。京东为了商超之战,已开始积极布局,入股永辉,与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战略合作,联手1号店。

  此外,根据京东的规划,2016年起将建立一个覆盖中国所有大中城市的冷藏、冷链、仓配一体化的网络,冷藏、冷链的物流网络一旦建立起来,京东将成为一个拥有大件、中小件、冷链三张物流网的企业,这将成为京东的独特优势。

  面对快消品履约成本,尤其是物流成本高的问题,黄宣德回应说:“快消品对我们的GMV贡献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平均每单履约成本也给公司带来了压力。相比3C和家用电器,快消品订单规模更小、也更重。不过,到目前为止,京东肯定是快消品物流方面最好的运营商,我们会继续对公司订单履约流程进行创新,我们希望,将来通过更多的创新来控制快消品的物流成本。”(来源:《国际商报》;文/闫岩)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