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村电商顶层设计的六大问题

电商,实施起来就如盲人摸象,又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要说原因,有五点:一.县域思想认识不到位,下面的人认识不到位,汇报领导解释起来就让领导觉得不专业(这时候做事情的人靠谱与否就不是事情本身做的怎么样决定的了);领导认识不到位,就容易瞎指挥或者拖着不批(心里没底)。二.对政策理解不透彻,往往就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或者干脆就少花钱或者不花钱,这样就容易导致项目滞后(政府能拖着长期不付钱,服务商就敢拖着长期不做实事)。三.示范县项目原本是想起到抛砖引玉,四两拨千斤作用的(带动促进县域农村电商发展),结果引来一群为了项目而项目的公司。四.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重点,立足本地实业,选好人(服务商或运营商),定好标准,提前把丑话说到前头(奖惩明确)。五.最最重要的,提前导航(找经过市场验证过的靠谱的导师)路线,毕竟老司机带路(做好接地气的顶层设计规划),才能稳稳的,安全的。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把农村电商当作一块烫手山芋。不做呢,全国都在喊着做,你敢违背大趋势?做呢,市场上靠谱的服务商不多,关键是能做出成效的几乎为零。我觉得还是模式不对,这个事需要四方诚心合作,一是政府,政府要重视,这是基础。二是让当地的大型农产品企业等实体企业参与进来做,毕竟卖的是他们的产品。三是让外地的电商服务企业进来,毕竟他们在市场上运营项目经验丰富。四最关键,聘好顾问团队,毕竟上面的一二三,从有种程度来说都是运动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球是踢不好的。当然了,如果这个事情被不纯粹的出发点占据了制高点,比如纯属被关系驱动了,下面做事的人就无能为力了,最后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如上面所说,农村电商现在的某个阶段,反倒是政府一方普遍感觉很被动。现在各地政府不管是找一个还是N个服务商,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没合作之前,这些服务商都说的天花乱坠,一旦中标了实施了,才发现对方也不过如此,甚至想骂人。要说原因,有三,一是农村电商整个还在摸索中,整个市场上都没有成熟可以模仿复制的模式。二是政府一开始就没选对服务商,比如没有用心选好实施团队。三是政府管理服务商方面没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比如,管理服务商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奖惩体系,如果没有奖惩只是开会,嘴上指令,服务商还是可以自由发展。当然了,这些都是政府懂电商的基础上才会发挥更大作用的。再当然了,有严格的奖惩体系,也会对政府一方有个高要求,那时政府也得说话算话了,不能一拖为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