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洋名骗倒50万人:中国成外国传销重灾区

是假的呢?也太费事了吧?”而当你进入某个相关微信群,一百个群成员里可能有50个是托儿,他们一唱一和彼此吹嘘又赚了多少钱、去了多少国家旅游、拉了多少新会员时,可能只是调动你对奢侈生活的向往,最终掏空你的钱包让你哪也去不了。

  通过付费等手段在财经类网站发布一本正经的“新闻信息”也是洗脑手段,在网上搜索“金融互助平台”可以看到山寨YBI等信息赫然出现在网易财经、财经网金融等专业网站,而且以“不会倒的公益组织”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让项目显得更加正式可靠。

  但不管怎么正经,马脚总会暴露,和真正靠谱的财经新闻不同的是,这类假装正经的互联网圈钱软文总爱在正文中放入“神迹导师”之类上线的微信号或QQ,吸引潜在的被骗者。

  身为局外人的你可能会想问,既然他们想多骗人、多圈钱,为什么不伪装到底,把新闻做得更逼真一点呢?

  关于这个问题,举一个类似的例子,相信用过手机的人一定收到过类似短信:

  “恭喜您成为《我是歌手》幸运观众,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砸金蛋的机会。”

  “爸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保释费到XX。”

  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些这么低级的骗局还有人信吗?之前微软的研究人员用“尼日利亚王子邮件”的例子回答了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若骗术太高明,第一步上当的人可能有不傻的,骗子得雇更多的人进行后续沟通和筛选,如果骗术显而易见还上钩,骗子下一步的成功率要大得多,省钱省力集中精力骗单纯的热门。

  所以,骗子才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当你不幸被互联网社交平台骗术击中时,一方面可以怪有关部门在风险提示、评估和即时发布的机制上的疏漏,以及社交网络朋友圈时代传销太多;另一方面就要怪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冷静机智些,为什么不能少缴智商税呢?(来源:创事记;文/南七道)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