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塑胶大王是如何年消55亿的

个国家和地区,但它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再加上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外汇损失等因素,利时的塑胶制品出口业务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利时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做到平均每周有2款以上的新品面世;同时,还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在产品的功能上、外观上和材质上不断提升,因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平均售价。

  李立新思考的还不仅仅是如何应对本次经济危机的问题。他希望朝着“微笑曲线”的上端走,做好研发、品牌,加强销售网络。

  转型零售

  事实上,早在2004年,李立新已经在转型问题上接受过“高人”指点。

  是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到宁波民企做调研。在利时集团考察时他就告诉李立新,“宁波民营企业只在生产制造这四分之一的领域打主意不行,不应仅满足于为零售巨头做一个排队的供应商,还要在商业这四分之三的领域想办法,争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

  李立新如梦初醒,开始思考新的方向。

  李立新把美国的富豪榜拿出来研究,求解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未来,并且是适合自己做的。

  他发现,美国的富豪多来自三大行业:软件、能源和零售。

  细数世界的零售巨头,让李立新吃惊的是,沃尔玛家族的资产超过比尔盖茨;德国首富阿尔布莱希特兄弟是开连锁的“贫民超市”的;瑞典宜家(IKEA)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个人资产也可与比尔盖茨相媲美。

  另外,李立新发现这样一些数据: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重达到75%,连印度都有50%以上,而中国只有40%。中国还缺少本土的零售巨头,无论是百货还是超市。

  而他自己又不乏做零售的先天条件:已经有給家乐福、沃尔玛做供应商的多年经验,关键是自己有商品。做零售于他而言,不过是一种业务延伸。

  于是,2005年,他决定将商业零售作为自己未来的一个新方向。

  “进入一个行业,最快的方式是并购”,实业起家的李立新试着使用资本工具。

  2005年,李立新竞拍了宁波新江厦股份有限公司(新江夏)5%的股权,2006年,利时100%拥有这家股份公司。

  而彼时,新江夏下面的新江夏百货算得上宁波最好的百货店,关键是,新江夏有一批经营百货、连锁超市的专业人才。

  2005年底,利时又出资4000多万,购入南宁百货(600712)18.49%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李立新又把新江夏分拆成3个公司,即3个子业:百货店,连锁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