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社区生鲜:单店模型、规模效应与融资能力的综合“大考”

是这种多层级的分销渠道被削弱,压缩中间环节成为行业共识。

最先感触到这一变化的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三只眼看零售》在近期分别采访了国内领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地利集团和西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欣桥市场,相关负责人共同的感受是,未来三到五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必然会被削弱、取代甚至消亡。

与其被别人革命,还不如自我革命。批发市场运营商的转型思路就是一方面向上游延伸供应链,一方面开设线下生鲜店。此外,它们还试图搭建生鲜B2B平台以取代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

以欣桥市场为例,欣桥市场推出了自己的生鲜零售店品牌米禾生鲜以及生鲜B2B平台米禾供应链公司。前者作为生鲜社区店发力终端市场,后者为校企食堂、酒店餐饮、生鲜超市等终端供货。

地利集团希望打造产地——地利配送中心——零售终端——消费者,这样一个去中间环节的流通体系。地利集团董事长栾元伟表示,压缩中间环节可以使得生鲜品类降低10%的采购成本。

因此,以农产品流通体系变革的视角看社区生鲜,它们的共性就是向上游延伸供应链,甚至是做到全产业链的掌控。举例来说,首航超市通过与一些零售企 业联合采购的方式将供应链延伸至产地,其商品产地直采的比例高达80%。而钱大妈也希望将自己转型成为一个生鲜B2B公司,向加盟商输出商品和管理。

资本同样重视生鲜消费方式的改变,而这是由业态创新来实现的。“去年京东一天卖了17万只龙虾。我早上出门前通过手机下单,晚上到家之前来自波士顿的龙虾已经进了冰箱,这是何种体验?”启程资本创始人常斌表示。

这两年以来兴起的诸如盒马鲜生、盒马F2、掌鱼生鲜、京东7FRESH等创新型生鲜业态,其中有些模式被业界所认可,有的不被认可。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上述业态都是同样一个逻辑:在生鲜消费方式变革的浪潮中跑通模式,获得市场。

综上所述,生鲜社区店“风口”不能简单视为生鲜加强型超市的延伸亦或是实体店对抗电商的升级版,而是在农产品消费变革时代,多重外力促使下的热度上升,亦不乏泡沫浮现。

单店模式探讨,不同生鲜业态模式对比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当前的社区生鲜业态可谓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生鲜加强型社区超市。

面积从数百平方米到上千平方米,生鲜面积占比40%-50%之间,除了生鲜之外还经营包装食品、饮料、日用杂货等品类,SKU数从数千到上万不等。

生鲜加强型
分享到: 微信 更多